怎样过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
高生活意味着降低碳排放,它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行为方式均可被认为是对生活的一种有效践行:建立环保意识、购物带环保袋、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无纸办公”和“无纸通信”等。 树立节俭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倡导适度消费。 树立节电意识随手关掉电灯和电脑,实现人走楼空;(2)空调的温度要适中。 倡导绿色出行、少用私家车、尝试公交出行。 倡导节水行动,时刻关掉水龙头,以免超量使用。
概述低碳生活的意义何在?
毫无疑问,“公共交通优先”是实践绿色出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2020年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了《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以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为抓手,提倡简约适度,绿色可达,引导市民优先出行公共交通,步行及自行车出行,减少小汽车出行,全面提升中国绿色出行水平。 北京市交通委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与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共同推出绿色出行的碳普惠激励措施(以下简称“碳普惠激励措施”),并于2020年9月份正式启动。 用户利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实现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路径规划与导航,旅行完成后可以获取相应的碳能量并转换为报酬。 据公开统计,至2021年9月份,绿色出行碳普惠的参与者达到1442.9万人,碳减排总量达到4.6万t。
吃什么是饮食?
据总部设在挪威的非营利性组织”EAT”称,假如大家像美国人、巴西人那样食用同样数量的牛排、乳制品的话,还要再增加五个地球来养活世界。 目前人类在生产,消费粮食的过程中,大约产生了125亿t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2左右,这与电力生产活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相当的。
但是相比较个人饮食习惯和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饮食减排更为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减少对食品的浪费。 全球每年浪费掉1/3的粮食,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的8-1关系到这一问题,因此如何降低粮食浪费和妥善处置厨余垃圾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道难题。 根据粗略测算,我国每年由于食物损失和浪费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1亿t左右,若以2018年我国各省碳排放总量作为参考,这一数字高于各省碳排放总量。 减少因食物损失和浪费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达到碳和,高和目标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
低碳之下就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了吗?
将低碳生活与美好幸福生活对立起来看,比较极端。 某一阶段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意味着碳足迹增大,确实呈正相关关系。 但这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回到原始社会去”。 就是想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采购,使用与处理,尽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选择降低能耗进行节约型消费。 人民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将呈逐渐上升态势,而浪费型消费则应旗帜鲜明反对并加以约束。 就拿电力消费来说吧,中国普通家庭年均用电量约2000℃,但有些高耗能家庭每年却要消耗5000℃以上,美国有些家庭甚至要消耗10000℃以上,电力浪费实不足取。 应当说要达到双碳目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