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奸臣,他在专权过程中残害忠良,结党营私,贬斥异己,卖官鬻爵乃至“挟虏势以要君权”,妄图架空畏敌如虎之宋高宗,诚如南宋大儒朱熹云:“秦桧之罪上通于天,万死不足赎!”
秦桧如此劣迹罄竹难书,近年来反而有人替他鸣冤,认为是秦桧为首的议和使南宋江山得以绵延150多年,可见秦桧功德无量,为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忠臣!
影视剧里秦桧的形象
这句话看似有些道理,但我们只需厘清“宋金议和”这一关键性问题,便可看出秦桧究竟忠奸与否,完全不存在悬念与争论!
提起宋金议和时,人们常常会无意识地与卖国,投降等一系列负面词语相联系,实际上议和本身就是个中性词而无褒贬之意。
议和一般有战略性议和和投降式议和之分。
战略性议和就是当敌强我弱时,弱小一方作出某些领土让步或采取称臣,和亲,赔款等手段,促使同强大之敌议和,力争有一个战略缓冲期,以达到休养生息,培养士卒的目的,最终发动反攻,克敌制胜,雪耻于天下。
南宋前期,金强宋弱已成为无可争辩的现实,南宋除军事力量远不如金国外,境内多盗贼,流寇以及农民起义等,其攻城略地,割据一方亦为朝廷心腹大患之举,而一些地方官员对于宋高宗登基的合法性产生了疑虑,仍在观望中,对于朝廷诏书,常常敷衍搪塞,在如此烂的情况下,向金国求和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若南宋同金国议和取得成功,就能赢得战略缓冲,能集中兵力剿平镇压境内流寇、盗贼及农民起义,进而发展经济、囤积粮草辎重、培养出一支能与女真铁骑相匹敌的精兵强将,进而北征收复失地洗“靖康之耻”。
秦桧肖像
战略性议和是一种合理而高明的谋略。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君主运用了这一谋略。例如: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败亡,越王勾践乞降吴国,纳入吴国做大臣,喂吴王夫差马匹,开始奴仆之业,乃至尝吴王粪为他诊病,终于取得吴王信王,3年之后,能回到越国,勾践以卧薪尝胆之功,得范蠡、文种等人帮助,“十年生聚”,终于,一举灭吴,一雪国耻!
汉高祖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匈奴向南入侵,汉高祖率军迎击,但被匈奴包围于白登山之中,之后用陈平之计方才脱身会合大队人马,汉高祖认识到匈奴势力之强,正是刚历经三年反秦战争,四年楚汉战争人口凋敝,百废待兴,汉朝难以克服,于是采取刘敬和亲之策,以免发生大规模战争,给汉朝赢得数十年休养生息,“文景之治”,汉朝国势极大增强,经汉武帝、汉宣帝两朝征战,呼韩邪单于率其首领前来和亲,雪耻天下。
隋朝末年李渊举兵反隋,为了不腹背受敌而对北方土尔扈特部称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不久,土尔扈特军南下进攻唐朝都城长安近郊渭水河两岸,贤明神武的唐太宗深知唐朝刚历经隋末混战,国弊民穷无力同土尔扈特进行斗争,于是身犯危亡,率高士廉,房玄龄6骑来到渭水边上,同土尔扈特军颉利可汗于渭水便桥,斩杀白马建立盟约,史称便桥之盟,并与土尔扈特订立城下之盟。唐末唐末李世民趁内乱之机,派卫国公李靖讨伐土尔扈特部。
历史上着名的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等三君,均曾因形势所迫而与敌议和,并不影响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定位与评价,反而能审时度势,忍辱负重,更加显示出了过人的智慧和魄力,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称职的一国之君!
同理,面对金国强盛的实际情况,南宋与之议和,亦不应受到责难,南宋四名臣赵鼎、李光都拥护朝廷与金国求和,毕竟首先保存南宋朝廷是刻不容缓之事,其次要励精图治、反敌雪耻!
影视剧里秦桧的形象
有个反例,正所谓“不亲不赔,不割不纳,天子守国,君亡社稷”.最后一位崇祯皇帝及群臣,一直不肯向后金求和,明朝只好两线打,既要抗击国内起义军,还要分兵迎战后金,内外交困之时,崇祯皇帝动了向后金议和(已改元清朝)之念,指使兵部尚书陈新甲掌管这件事,结果议和消息不慎外泄,面对群臣来势汹涌,阴险狡诈的崇祯皇帝赶紧丢开黑锅,撇下了他。最后两线作战消耗了明朝所有兵力,北京城为李自成所破,崇祯皇帝吊在煤山上,很快清兵就入关了,大明江山尽在清朝手中。
如果明朝在当时就答应议和、稳定清朝、首先全力镇压国内起义、然后派兵进入东北的话,那么历史极可能会变成另一种面貌。
在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会永远独领风骚,一家独大,总要遭遇劲敌,到了那个时候,依据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战略性议和,可以说是高明之计!
秦桧为坚决议和派是无可指摘的,但是秦桧所倡导的议和就其历史发展而言,则是第二种议和模式:投降型议和,也就是南宋王朝废武扬弃失地而完全成为金国藩属的模式。
经过“第二次绍兴和议”,秦桧若能象越国范蠡文种,西汉萧何曹参,唐朝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名臣一样辅佐国君奋发休养生息,哪怕畏敌如虎,宋高宗无心复辟,仍能留下繁华富贵之朝,日后宋孝宗大刀阔斧北征,战局恐要乐观得多,秦桧则能青史留名为一代贤相了。
主张战略性议和,如赵鼎、李光不受秦桧排挤而继续掌权,应亦是如此。
影视剧塑造了宋高宗、秦桧等人物形象
遗憾的是当政的秦桧并未走正路,反而走向了又一极端,折腾得南宋王朝民不聊生,垂垂死挣扎:。
「自桧又相密谕诸道,暗增民税七、八两,遂使民力重困顿,饥民多死。」—《宋史》卷一百七十四
「民力重困顿而饥民众皆桧」──《文献通考》卷五
“自桧当国20年,竭民膏血“、“国之府库无旬刀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宋史》卷三七四
……
秦桧卖官鬻爵、肆意受贿、排挤贬黜廉洁奉公,以至朝堂之上贪官污吏猖獗、狂乱鱼肉百姓:
“(秦桧卖官爵)将数万贯,是得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
“监司与帅守至阙。例要宝物,将万顷乃获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
“赃吏肆横而民愈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
“(秦桧亲信曹泳)巧计迭出,须为附加多方聚敛、较利锱铢、割民脂膏”—《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
《(秦桧)贪墨无厌》、《喜赃吏、恶廉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
“(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家,外国珍宝。死犹及门者也。人曰:‘自桧秉政,无一日不锻酒,治书治画,尤其详尔。’”—《宋史》卷四百七十三
……
影视剧里秦桧的形象
秦桧寿辰时,各地方官吏争相献宝物,一寿辰就能得到数十万贯的金钱,以致于秦桧富:
“四方争献奇宝;金玉劝盏;以为无足轻重”—《三朝北盟会编》卷220
“腊月寿辰,州县献香献物者为寿辰,年几十万,其家富左藏倍之”。――《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
……
与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盘剥百姓相比,秦桧更令人发指之罪是自废武功。除人所共知的与宋高宗共同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以外,还包括:
商州知邵隆守商州10余年,绍兴议和,商州割让金国,秦桧怕邵隆不听命令,调他去而杀了他,“桧密使人杀了他,人皆巷泣,为之罢。他的部曲陈简是立祠于金州的,隆深知兵机巧,好料击敌人,能有士卒之心,每战必鼓忠义之气,所以战和功高”。—《三朝北盟会编》,第240页
岳家军大将牛皋反对绍兴和议时,田师中奉秦桧之命,毒杀之,“绍兴十七年上巳,皆统田师中会议诸军,皋遇毒杀之,急归…明日死。或秦桧令师毒杀皋云”。――《宋史》卷三百六十八
又一抗金名将李显忠力主收复失地而遭秦桧贬,“显忠熟西山河险,因上书复谋,忤秦桧意旨。晋使言显忠私遣使过其界,后贬其官奉祠于台州”。――《宋史》卷三百六十七
秦桧也“谋内弱军,绝后归降心⑵”,响应金国”以书索北人于南⑶:”。
“(兀术)以此书索北人在南”,“计议海州泗州连水于南民,见现根刷发淮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
「命尽发前与发后得大金,契丹与归朝人5万人,还在大金」—《三朝北盟会编》卷220
秦桧在南宋范围内把北人都送回金国后,还严厉禁止边关收留南逃北人,这完全让北人心寒,那个时候,北人在南宋大军中处于中坚地位,秦桧这一举动,大大削弱了南宋军事力量!
秦桧根据岳父原幕僚姚岳提议,以岳州原系岳飞屯兵之地、州名与岳飞姓氏一致为由,将岳州易名纯州,“姚岳尝以为飞幕属。以自称非飞之客而乞改州名。士论鄙陋”—《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
在秦桧经营下,南宋“二十年披坚执锐之士成行商坐贾之徒,莫知其几之有四”,大量士兵改行从商,血性全无,南宋军事力量越来越弱,最后落得个“兵魂丧国魂空”的惨状。
宋孝宗登基以后,虽然怀有北伐和收复失地的心,但是南宋无论是在经济,军事上还是在人才上都不足以维持战争,“隆兴北伐“失败,宋金两国又重提和好,孝宗皇帝蹈厉奋发让南宋王朝在北宋时期恢复繁荣富裕,孝宗统治时期又被誉为”乾淳之治”。
秦桧伉俪跪像
秦桧力主议和并无不妥,只是议和后,秦桧专权而不富国强兵反而将南宋推入万劫不复之深渊,秦桧的恶行,可以说是“罄南山之竹帛,书罪大恶极;决东海之波涛,流恶贯满盈”.如此蠹国奸贼理应钉死于历史耻辱柱下,为炎黄子孙万秋万代所不齿!
替秦桧这个祸国殃民、奸佞鸣冤,到底是脑不好使,还是心不好使?
版权声明:本文章系【指缝间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注:
一、《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
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二○
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
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tel/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