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周围那么多海水难道不可以直接用来浇灌沙漠?
否则用沙漠中的沙来造楼,既可清空沙漠又可节约资金,多出又出,不可谓一举三得吗?
又不可能,把沙漠中所有的沙都倒入海中去,这总行吗?
还有人觉得,沙特这么有钱,土豪动不动就几十个亿的美元挥霍出去,难道就不肯花点钱治理沙漠吗?
上述假说,在现实中并不可行,沙特此前还对沙漠进行了治理,在成效最为辉煌之时,沙特还是世界第六大小麦净出口大国,但是现在也只能够源源不断地进口粮食了,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原因。
沙特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有钱”
前些年,比尔盖茨看中了俄罗斯的伏特加大王尤里·谢弗勒的一艘游艇,名为“赛瑞娜”号,上面可搭载小型全电动力潜艇和观光直升机,但售价为3亿美元,比尔盖茨想了想,最后没买。
此事传到沙特王储小萨勒曼耳朵里,可他不假思索,便开价5.5亿美元欲买“赛瑞娜“号”。最终在老板“优惠”之下,以5亿美元成交。
2年后,“赛瑞娜”号因为出现故障需要回厂修理,耗资1亿维修费,沙特王储也不放心上去,掏出1亿美元维修费,然后又有了兴趣,所以又花4.25亿欧元买了辆超豪华游艇。
以上仅仅是沙特王储一掷千金冰山一角而已,限量版豪车,世界著名豪宅等,已经成为沙特王储标准配置,据传沙特萨勒曼王室总资产达到1.3万亿英镑,仅王室一项便足以与中型国家资产媲美,沙特果真富有?
从表面上看沙特确实富有,但是笔者出差去了一趟,以往都是商谈旅游出境线路的合作问题,客观地讲沙特富有有两极分化现象。
本地外来的一般打工,一个月也就是3000~5000RMB之间,这些打工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等邻国,估计沙特国内的百姓月入过万是非常容易的,而且王室即使什么也不做,也可以坐享荣华富贵,但是沙特85%的人基本上都是外来打工人,很多财富都牢牢控制在王室的手里。
2020年,沙特GDP约4.51万亿人民币,而我国四川省GDP为4.85万亿,表面一看沙特富得流油,实则国内贫富差距极大,整体GDP没有出彩之处,自身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较高,尚处于经济转型期且收入渠道不稳定,易受全球石油的影响。
而沙漠的治理自古以来就是全球难题,它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从沙特地貌特征来看,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沙漠,沙特要治理这么大的沙漠,所投经费绝对天文数字,王室不愿意投治理经费,百姓再劲也无济于事,关键是凭现在的技术,沙特沙漠无法治理好。
沙特并非不愿意管理沙漠,只是无法管理
再讲沙特沙漠前,看看下面沙漠究竟是怎么来的。
沙漠是地球生态系统之一,占陆地面积20%以上,另有43%的陆地面积正受到沙漠化威胁。
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赤道周围空气含水量较多,但是当空气上升时遭遇寒冷,当其向南北回归线方向运动时,同时又“释放”出绝大部分水蒸气即沙漠,到达南北回归线时,空气将变得非常干燥,这也是中纬度地区沙漠产生的一个原因。
另外,横向地理位置变得非常重要,海洋水汽会挥发到天空,然后再通过降雨方式传递到内陆,在充满水蒸气空气会逐渐迁移到内陆时,会缓慢地“释放”出水蒸气,总之空气离开水体越远,空气越干,越易产生沙漠。
沙漠产生的实质就是气候干旱、降雨量小、植被减少,失去植被遮盖的土地受到种种风吹日晒的影响,地表的岩石或者泥土被剥蚀得颗粒很小、一层接着一层地连续遮盖着,从而产生沙漠。
1、沙特本身气候干燥,沙漠属于“先天性”
根据气候数据显示沙特西部属于热带地中海气候,其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降雨量极少,只有200毫米,但常年蒸发量达4000毫米,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对水汽凝结不利,即这些地区空气水汽很少,即使存在地表水也能迅速蒸发掉。
另外,在地理特征上,沙特以西是高原,正好挡住海洋水汽,因此沙特沙漠就是“天生的”,若顺其自然地变化,也许要等到哪天地球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许50万年、也许1亿年,这一切都不准确。
2。沙特以前治理过,但最终失败了
沙特在靠石油发了大财后,竟然还曾经对沙漠进行了治理,毕竟每天都是望着荒无人烟的沙漠不放,身为土豪是难以开心的。
20世纪90年代沙特对沙漠地带的大量农田进行垦殖,同时开采大量地下水用于灌溉,早期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沙特也是该国第六大小麦净出口国。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随着地下水的大量采出,储量日益减少,加之沙漠地带蒸发严重,许多地下水在没有作用的情况下已蒸发殆尽,在耕地盐碱化和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情况下,沙特重建沙漠的计划只会以失败告终。
那么,不用抽取地下水而直接淡化海水来灌溉农田又如何?
沙特不断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它每天能产生300万吨左右的淡水,但不要以为其中有许多淡水,300万吨左右的淡水正好能满足沙特全国人民的日常需要,更不要说农田。
那是不是可以直接抽海浇灌沙漠?咱不会到沙漠里去务农,就是简单地灌溉。
这种方法也不可行,海水里有很多盐分,如果一用海水浇灌,本来疏密有致的沙漠植被就活不下去了,地表就锁不上水,而蒸发量之大,其最终归宿也只会导致沙漠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高。
而改造沙漠也并非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搞定的,有的时候常常要十几年的时间,而在沙特周围还有一些带着沙漠的其他国家,这一边沙特对沙漠的整治刚刚有了成效,那边一阵狂风又吹走了别的国家的沙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我来说沙特沙漠治理简直就是“无底洞”。
也许有些朋友想知道,目前全球沙子需要消耗400~500亿吨,而我国多地河沙的单价已上升到100~200。沙特需要基础建设,何不直接利用沙漠中的沙子?多得很也能输出,只需将沙漠中的沙用光,沙漠岂不是就没了踪影?
每个国家对于建筑用沙的要求非常严格,河沙的尺寸,形状,纯净度和杂质率,均达到了要求,只需少量处理,或品质优良的河沙未经处理也可直接使用。
但是沙漠中的沙子就不一样了,里面有很多杂质,很多杂质都会与水泥,水和钢筋产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坚固程度下降,进而产生裂缝等问题,工程质量令人担忧,安全隐患也比较大。
若经多重净化后,将变相提高很多费用,倒是大不经济,并且沙漠中沙子颗粒很细很不规整,经不起四面八方的胁迫。
就算沙特花钱把沙漠的沙子全倒进海里也不行,因为沙漠底下还是岩石,一旦裸露出来,在一定时间后,还是会变成沙漠。
在地理位置和气候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沙漠的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先天性沙漠作为地球上生态环境之一,人力难以左右,而现在许多沙漠能够得到治理的根本原因在于后天性沙漠即人为因素造成的沙漠,如滥砍滥伐等,只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沙漠回归绿洲的前景仍然较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tel/6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