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是个正在发展中的概念。
最早中原指河南及其邻近地区,见下图。
夏朝和商朝均以此地作为统治的中心,所以这时中原地区主要是河南省,包括邻近各省的一些县(市)。其中包括:
山西运城,晋城,长治等地;
河北邯郸;
山东菏泽;
江苏徐州;
安徽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等;
湖北襄樊。
后随秦国逐步发展壮大,终于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一个前列疆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
秦统一六国以后,原诸侯国间国际关系发展为中原王朝与周围少数民族间国际关系。这时的中原地区,并不仅仅是指河南省及周边。
这时“中原”包括秦和六国故地全部地区。后来秦始皇向北讨伐匈奴,夺回河南土地,并军队直捣岭南征服两广,这时中原区域得到极大拓展。其中包括:
陕西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所有区域;
河北省,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
内蒙古的南部地区;
在甘肃省,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东部。
打败匈奴之后,秦始皇又在蒙古高原的边缘一带修筑起雄伟的万里长城。此后中原地区范围包括长城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段,中南半岛北部全部大陆地区。
汉武帝时平定南越一带。前110年汉武帝设珠崖和儋耳两县于海南岛,海南岛被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从此海南岛又变成了中原地区;
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设澎湖巡检司于澎湖群岛,这表明澎湖群岛已并入中原王朝的疆域,即并入中原地区;
1661年郑成功夺回宝岛,1683年清军镇压郑氏集团后,宝岛作为中原王朝的疆域正式归属福建省管辖;
平定宝岛,寓意宝岛亦成中原之属。
自明代中后期以来,疆域严重萎缩,仅存“两京一十三省”的版图。清朝时,承袭明朝行政区划制度,又分离湖广、陕甘和江南3省,组成“汉地十八省”。
这时“汉地十八省”是中原之总称,与长城外蒙古诸部,东北关外、青藏高原,西域等区相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zong/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