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黏虫怎么来的(附黏黏虫治理方法)

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在西南暖湿气流及高空冷气流的共同控制下,于7月中下旬为粘虫大范围腾飞提供良好运载气流,特别是7月底华北北部地区位于气旋活动中心雨量频繁使得大范围腾飞的粘虫在华北北部地区集中登陆,部分停留本地为害,部分持续向东北辽宁及吉林迁飞为害,构成8月初内蒙古通辽及赤峰、河北廊坊及唐山、保定及沧州、秦皇岛、北京、天津及山西晋中地区3代幼虫大爆发的重要虫源。据统计,我国三代粘虫发生量在5000万hm^2左右,严重威胁着玉米,谷子,水稻等秋粮作物的生产安全。

黏黏虫怎么来的(附黏黏虫治理方法)

黏黏虫怎么来的(附黏黏虫治理方法)

黏黏虫怎么来的(附黏黏虫治理方法)

2,对暴发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夏季气温高,致使多数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轻微,符合防治指标要求的作物面积小,无需防治,致使其粘虫越冬种群比较多,这就给大面积发生提供虫源基数。

(2)近年来每年气候条件适合粘虫生长发育,为大面积爆发提供有利环境条件。今年我国雨水丰沛,不仅利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生长,而且利于禾本科杂草滋生,今年小麦生长期,黄淮海地区粘虫数量比常年偏多,由于对小麦适时进行一喷三防工作,使小麦病虫害(含小麦粘虫)得到有效防治,但是粘虫对禾本科杂草同样为害严重,它繁茂的杂草给粘虫生长提供了合适的栖息地。与此同时,去冬今春极端低温天气偏少,而今夏极端高温并不多见,这就给粘虫发育和繁衍提供了十分适宜的气候条件。这就使冬季气候适合粘虫过冬,生长季节粘虫食料丰富,而温度适合粘虫生长和发育,利于粘虫爆发为害。

(3)粘虫是迁飞性害虫的一种,通常本地发生时,如成虫期遇到气候条件不适或寄主作物不足等情况,则向异地迁飞为害。今年因雨水丰沛,一方面遏制粘虫成虫迁飞(雨水过多、湿度过高致使粘虫不能飞翔),另一方面雨水丰沛致使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生长旺盛,给粘虫带来充足食物资源的同时也使得粘虫在当地不断滋生为害,因虫源累积,致使华北地区3代(东北地区2代)大面积暴发成灾。本年度玉米田粘虫发生主要表现为:玉米田内禾本科杂草密度大,播种比较迟,生长不良夏玉米受害重。

3.建议

(1)防治粘虫,通常以3龄前为好,当时食量少,不易产生抗药性。粘虫控制指标是30只/100株。当前华北地区粘虫已进入5-6龄暴食期且食量大,如不能及时控制,会导致大面积产量下降。提出各级政府部门应持续关注并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适时防治。巩固当前防控成果,打歼灭战是保障今年玉米大丰收之根本。

2)强化华北地区三代粘虫成虫监测。我国华北地区粘虫可发生3~4代虫,考虑到该年粘虫虫量较多,若控制不彻底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将导致4代虫持续为害,所以要加强监测并进行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3)提出国家各级财政、提前预留部分突发性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防治经费、各级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储备农药、药械、健全完善专业化防治队伍、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群防群控等对策。

(4)强化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开展早期预警研究,对农作物病虫害暴发危害进行预测预报,为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供技术支持。

(5)对某些突发性和暴发性较大病虫害(如粘虫,草地螟,赤霉病),应加强迁飞流行规律、暴发危害机理的研究工作,为防治其大面积暴发及应急防控工作提供技术储备。

(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建设与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田间监测、预测预报及其他公益性工作。实现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的早发现、早报警,保证有效防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zong/856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