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穿越到先秦,睁开眼就能看到母亲就在自己旁边,应该怎样叫这样一个至亲的男人呢,若是叫母亲,肯定是吓了一跳,认为自己是恶魔附体,弄不好还会请巫师来给自己驱除邪恶。
此时母之称谓均为单音节字,大致分为四字:母者,妪者,亲者。
最保的称谓就是母了,《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父兮生吾子,母兮鞠吾子。”
《论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不远万里。”
不过注意此时并不存在妈妈的称谓,要是硬要这样叫,人家估计就会明白。
由于亲亦如此称,只是单用。
此词可称父亲或母亲
亲一词,原为亲近之意,家长天生最亲近,故用以称家长。
父亲,母亲等称谓,都是由亲这一意义衍生而来。
如今在网上亲亲热热,倒有原初之意,提醒我俩感情亲密。
媪亦用以称其母,《韩非子》卫国国君邀薄疑出官,薄疑曰:“妪亦在其中,请以妪计还之”,意即吾母在家中,吾须回其所议。回到家与母亲谈话称亦为媪。
但在汉朝时要注意一点。
妪不仅指母,也可指大妈。
《史记》中刘邦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高祖者,沛丰邑中杨里人,姓刘,母媪。②后人对于刘邦母亲的称呼表示怀疑,这个是不是他母亲的称呼,实际上估计司马迁还弄不清楚称呼,就直接写成敬称。
此时妪应不只是对母亲的称谓,更是对女性的尊称。
《汉书》中介绍了卫青身世,称其父亲郑季:“季与主家僮卫通生青”。—郑季是私通公主家一位姓卫氏的大小姐,生有卫青。
单从字面上看,好像卫青的父亲与一位老太太有私通之处,颜师古特意注释道:“媪为敬称,不是那个时代的老太太”。这卫媪在年轻的时候应该也长得非常的漂亮,后来还生下仨女儿,长女卫君孺娶太仆公孙贺为妻,次女卫少儿为妻,卫生儿生有一子叫霍去病,三女则更加的有权势,汉武帝初见便钟情于此,收到宫中成为太后。
汉朝时,有个双音节词叫阿母。起初大概是特指奶妈。
汉朝杨震当司徒时,不能看到皇上奶妈居后宫中飞扬跋扈,劝皇上将其赶走,便说:“宜速出阿母让居外”—快赶阿母走。
在两晋南北朝时,阿母是对母亲的一种称谓,并且很盛行,因此万一跨越至东汉和南北朝,就可以使用这一称谓。
《晋书》中潘岳(即貌比潘安的那一个潘安)被害时,跪在母亲面前叩头道:“负阿母”—对不起母亲。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以阿母为母称,禀报是“堂上启阿母”。
又有一首诗中,刘兰芝告诉焦仲卿:“则能白公姥、适时相遣妇“,刘兰芝临走时告诉小姑:“勤心养公姥、善自相扶会”。公姥在此,明显是家长之意,通常注释为公公婆婆,不过南北朝时期,也有民歌《琅琊王歌辞》:“东山见西水,流水在磐石之间。公死姥多娶,遗孤甚怜之”。──由此可见,姥也许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母亲的另一种称谓。
南北朝时,也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母亲称谓——“阿婆”.北朝民歌《折杨柳枝》:“门前一枣儿,岁月不饶人。阿婆不嫁女,那就孙儿来怀抱吧!”“问女儿何思何想,问女儿何忆何忆?阿婆许嫁女儿,此年杳无音信。”皆为女儿向母亲抱怨,您不娶女儿为妻,带着孙子,您同意娶我为妻,但为何至今未娶?
此时对于母亲也有一种称谓:家家、或阿家。《北史》记载:“(北齐南阳王高)绰诸弟都呼父兄、嫡母、家、乳母、妇、妹”。
著有《后汉书》一书的范晔卷入谋反而行刑,临终前,其妻斥之曰:“君不为一百岁阿家计!”──为什么不能替百岁妈妈想想呢,但这阿家该是叫婆婆吧。
汉代人对于母亲最为奇怪的称呼就是姐了,假如穿越回来,一觉醒来四川地区,就发现有个人叫某个女人为妹妹,绝对不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妹妹,这极有可能就是自己的母亲。《说文》中特别说明:“蜀称母曰姐“这一风俗宋朝时仍有使用,并不仅限于四川,如南宋赵构想立后,应请金国同意将其母送回,并说:“俟其妹归降,当行之”。──在此等待妹妹归来的是自己的妈妈。
本知识点了解就可以了,怕穿越回来,别乱用了。
在唐宋时期,可以用一种比较熟悉的叫法——娘。
但若到了唐朝前期,书写时,千万不能这样,给母亲叫娘字时,要写成娘。
娘一词亦有之,然非母亲之义,专指少女。
娘子之称,一开始并不叫夫人,是下级对于上一级女主人的敬称,杨贵妃刚进入后宫时,宫中百姓就叫娘子。
但若唐朝后期的人,娘与娘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要分也就是豪门大族之分,于市井小民,并不重要。
比如很多《敦煌变文》,都是写娘娘,都是写我。
也引申出了阿娘、阿玏的称谓。
甚至娘子至晚成为母亲之称,宋代司马光《书仪》云:“古者谓父为阿郎、母为娘子”。不知其此古有多古,却特意这样记载了一则,宋朝的人们已不再称自己的母亲为娘子。
宋朝人象我们这样,娘是给母亲起的名字,
《五代史平话》中描写黄巢的长篇小说中写道:“黄巢有一天辞掉爷娘、挑下日子,径直到大国长安去挑选。”
应该指出,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对母亲的称谓。
妈一词至迟在三国时期即已出现,多与母音同,至宋朝口语始用。
宋朝汪应辰《祭女四娘子文》中记载:“维年正月,老爹母亲以清酌之奠,时果庶羞,祭四娘之灵。”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各地对母亲这一称谓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水浒传》中燕青拜见李师师时,先与老鸨相见,便道:“相烦妹妹邀母出,小闲来无事自开口。”──母亲在此是老鸨。
又《红楼梦》第20回中李嬷嬷与袭人拌了口,黛玉道:”那就是你母亲与袭人嚷的。”――这儿的母亲是奶妈李嬷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zong/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