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79年宋孝宗复封岳飞为相,并加谥武穆。至西元1204年宋宁宗时更追谥岳飞鄂王。
实际上,南宋朝廷给岳飞平反昭雪之时,是清算秦桧。特别是开禧二年(1206),宋宁宗不仅削去了秦桧的王爵,还将其谥号改为缪丑。
只是这个时候秦桧早已经一命呜呼了。那么,其子孙在南宋朝廷清算秦桧的活动中又是怎样的归宿?
一、秦桧养子郁郁不得志
也许是作恶多端的缘故,秦桧与王氏无子。为继续香火,便从王氏兄弟王唤处过继一子,名秦熺(一作秦熹)。据《宋史》记载,“旄本叫孽子、桧妻叫妹妹、没有儿子、叫老婆贵又嫉妒、桧是金国的人、出来叫桧的人。桧归,其家人以是见之,桧大喜”。
这位秦熺在秦桧的庇护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进士,年仅25岁。随后,秦熺成功进入仕途,先后任秘书郎和秘书少监。到了绍兴十三年(1143年),秦熺就“擢升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提举秘书省。至绍兴十八年(1148年)时,秦又“迁枢密院知事”进朝堂中枢,能参加军政大事,这时他才31岁。依仗着秦桧的权势,以及秦家在朝廷内党羽遍布,秦熺曾试探性地向宋高宗赵构提出,要代替父亲接任相位。
秦家呼风唤雨的朝廷已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一月,宋高宗在册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的同时,又在册立的诏书上加了三个大字“皆致仕”。不但逼秦桧告老还乡,连秦熺都要卷铺盖走人。
可谓是这道诏书让昔日权倾朝野的秦家完全被逐出权力中枢。只是,秦家虽不再有昔日之势,但无论是高总还是孝宗都不清算秦家,仍然维持使其一家维持荣华富贵。
只是秦熺不甘心失去权力,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忧郁而死。
二、三孙子能善终
秦熺有三子秦埙,秦堪和秦坦。
由于秦桧对这三个名义上的孙子呵护有加,再加上秦桧权势太大,所以这三人还在孩童时期,就“恩荫补官”。绍兴十五年(1145年),他们三人进入直秘阁,也被赐三品官服。这时,三人中老大秦埙只有九岁。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秦埙、秦堪入显谟阁。不久秦埙晋升右文殿修撰,秦堪晋升秘阁修撰,这时秦埙只有14岁。
尽管,秦家三孙乳臭未干之时,已位高权重。然而秦家看来也是要通过科举来证明家族的实力,所以通过科举考试明目张胆地威逼利诱考官并欺骗,期望能使秦埙成为高中状元。遗憾的是秦埙时运不济,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朝廷举行了“锁厅试”(注:专为宗室后裔,朝廷要员和那些重臣的儿子们进行科考的活动),遇到了文采比较好的陆游,所以只能“屈居第二”。而至绍兴二十四年(1153年)所进行的一次考试,秦桧亲信虽在省试中攻下陆游,但殿试时皇帝钦点状元为张孝祥,秦埙“状元梦”又被打碎。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秦埙继续官运亨通的官场地位,是谁使自己的祖父、父亲掌握了朝廷中枢。因此,秦埙被迅速提拔到工部侍郎的岗位上,并很快改任礼部侍郎。此后,历任敷文阁待制,实录院修撰,江州太平兴国宫提将,工部尚书兼礼部尚书。不过,就在秦家子孙在朝堂上的权势急剧膨胀之时,秦桧病重而死,秦熺也被迫“致仕”,秦埙等三人被罢官免职。
官位虽已没有,但财富依旧,南宋朝廷曾封赏秦家大批良田,因此足够支撑秦家奢侈生活。乾道五年(1169年),陆游路过建康(南京)时,拜访了曾经的“同年”秦埙。他亲眼看见秦埙“延坐画堂”,居所“栋宇宏,前临池大,池外有御书阁一座,盖赐第焉。”而秦埙家年收入是“米数十万斛”(宋制,一斛合5斗,即60斤)。
大家都知道这时离秦桧去世已有20年之久,秦家三兄弟已分家,因此仅秦埙家每年的收入便达“米数十万斛”之多,秦堪和秦坦的收入都不会少于此数量级。这说明秦家父子专权,兼并大片土地,侵吞巨富,方能保障子孙奢侈生活。
三、著名抗金将领秦钜
秦桧是个十足的卖国贼,他和金人一拍即合,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渊源。其子孙表面上虽未继续伙同金国,但在朝堂以上亦未发挥多大正面影响。相反,秦桧一个名时名叫秦钜的曾孙因牺牲而或多或少地给他的祖先赎身。
秦钜之父为秦埙,生性仁慈,且文武兼修,志在报国。可遗憾的是秦桧父子俩的名气太坏了,因此秦钜始终不被重用,只做蕲州通判。蕲州为战略要地,因此秦钜到蕲州之后,马上加紧整修防御工事、培训士兵,时刻准备御敌。
果不其然,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主完颜珣在成吉思汗铁骑的猛烈进攻下,迁都汴梁,为开疆拓土、摆脱蒙军的威胁,撕毁宋金”嘉定和议”,兵分三路出兵宋。尽管金军人数众多,但秦钜仍领兵固守该城。在金军攻破该城后,秦钜不断率领手下和金军展开巷战。秦钜在手下多数战死后返回府邸“是去一室自焚也”。
其间有把秦钜救出熊熊烈火中,劝破重围,待援兵至,图夺回蕲州。然而秦钜却拒绝了手下的要求,告诉他们“我为国捐躯,你辈能自生自灭”,随后毅然投入到大火燃烧的屋子里。秦钜两子秦浚和秦瀈也是“从父俱死”。
秦钜慷慨赴死后,朝廷追谥其“义烈侯”。
四、留下名联的秦家后裔
秦钜以后,秦家好像自此籍籍无名了。直至乾隆年间,才产生了传说中秦桧后人的大学士秦大士(字鲁一,别署鉴泉、涧泉等)。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十七年(1752年),秦涧泉在参加殿试时,乾隆知道他是秦桧的后代,就问他:“听说您是秦桧后人,这话当真吗?”秦大士避其锋芒巧妙答曰:“一朝天子一朝臣。”言外之意显而易见—你会说我是奸贼秦桧的,那么你便是昏君赵构了。乾隆皇帝不言非但不发怒,还龙心大悦地破了秦大士的格。
比起巧回答乾隆难题,秦大士有副对联也是出了名。话说秦大士中学状元之后,和朋友游西湖时,于岳王坟前见铁铸秦桧伉俪跪像,遍体秽物,深为难堪。诗友又调侃他亦姓秦氏,乃秦桧后人,非要他题字对题以记游。秦涧泉稍想片刻,挥笔立起:“人从宋之后耻名桧,吾至墓前愧秦氏。”表现出忠奸分明的一面。
然而对秦大士籍贯仍有许多疑点。据说秦大士为宋代清官秦梓(秦桧的兄长)后裔。但奇怪的是,当秦大士去世后,被埋葬在江宁建中村,这里同时也埋葬着秦桧夫妇及其子孙,而秦梓埋的墓地则在溧阳城南屏风山(江苏常州)。为什么秦大士不是葬于自家祖坟,而是葬于历史大奸臣秦桧?
当然秦大士是不是秦桧后代也不会影响其声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zong/91875.html